发布时间:2020/6/24 18:49:06
赛龙舟、包粽子、编麦杆、画额、击鼓传花……端午节期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贵阳客运段将传统的端午民俗活动搬上旅客列车,邀请乘车旅客共品一段“粽”情“粽”意的温馨旅途。
高铁上的“龙舟”赛
“一会儿鼓声一响,咱们先出右脚!” 重庆女孩沈晓静与同行的两个闺蜜将“龙舟”道具囫囵个套在身上,蓄势待发。伴着节奏感十足的鼓点声,三人迈着整齐的步伐从车厢一端出发,将“龙舟”顺利“划”到了车厢另一端。
D8564次车厢里龙舟赛火热进行中。沈向全 摄
D8564次列车上,72岁的朱阿姨教旅客们包粽子。沈向全 摄
D8564次列车上,旅客们展示着自己包的粽子。沈向全 摄
“赶快调转龙头再回去!加油!”围观旅客激情四溢,南腔北调的乡音和着鼓声,迸发出强劲有力的呐喊助威声。这是6月24日,由贵阳北开往广元的D8564次列车上开展的端午民俗活动其中一个场景。
6岁的可儿在一旁摩拳擦掌,拽住妈妈的衣角想要过一把“龙舟瘾”。列车员安排可儿与4岁的刘若菲组队,两个孩子煞有介事地齐声喊着“一二一”的口令,提起“龙舟”围栏小跑的模样令所有人忍俊不禁。
“16秒!恭喜第一组参赛选手取得本届高铁‘龙舟赛’的冠军!少儿组的参赛小朋友同样有好礼相赠!”列车长刘蓄让身着民族服饰的列车员为获奖选手分别送上礼品。
4号车厢内,72岁的民间艺人朱润甲老人的“粽子摊”前人头攒动。糯米、粽叶、绿豆、红枣等铺满一簸箕。只见朱润甲灵动的指尖上下翻飞:时而将几张绿叶折叠成漏斗形状、撮上米粒、按紧压实,再捆上绳、系上结。大家就此聊着各自家乡的端午民俗,体验着包粽子的乐趣。斜四角形、三角形、菱形、柱形的各型粽子按着巧妙构思被塑造出来,大家啧啧赞叹着中华“粽”文化的博大精深。
乌蒙“慢火车”上唱起民谣
当天,在贵阳开往昭通的5645次“慢火车”上,击鼓传花、哼唱民谣、方言交流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慢火车”载着老百姓脱贫后发自肺腑的喜悦穿梭在崇山峻岭的乌蒙高原上。
5645次慢火车上,魏女士和同行旅客合唱歌曲《映山红》。沈向全 摄
击鼓传花游戏中,旅客接住了传来的花球。沈向全 摄
旅客们在5645次慢火车上同框合影。沈向全 摄
乘坐“慢火车”回家的阿嘎曲撒和他的同学破例没在车上摊开书本做作业,主动参与到击鼓传花的活动中,接过“红花”,在周围旅客的鼓励下,这位腼腆的彝族小伙拉起同学合唱了一首《朋友》。
“这是我第一次在列车上过端午,很温暖也很感动!”家住六盘水的魏女士感叹道。在得知安顺至六盘水的高铁即将开通运营时,她喜出望外。魏女士的父辈于1964年来到贵州六盘水支援“三线”建设,亲历了六盘水从穷乡僻壤一跃而起成为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城市,还见证着这个依靠资源的煤矿型城市向经营气候的休闲型城市转变。魏女士一家视六盘水为第二故乡,对它的腾飞发展充满了期待。她兴致勃勃地用方言唱起一首《映山红》。
和你很“粽”要
端午节当天,由贵阳开往上海南的K112次列车上,旅客张盛将自己参加列车端午活动的组图晒到了“朋友圈”,“香包、白粽、画额,粽在无意之中与你相逢!”他的图配文很快收获满屏点赞。
K112次列车上,乘务员和旅客们一起包粽子。杨光忠 摄
K112次列车上,旅客和列车工作人员一起包粽子。杨光忠 摄
张盛的家里一直是买现成的粽子吃,他表示“能利用乘车的闲暇时间动手学着包粽子,感受很特别”。临下车,张盛将粘在手上的糯米抖落下来,拎上亲手包的5只粽子,准备带回家给父母尝尝。
几个孩子相互指着对方额头上蘸了雄黄书写的“王”字“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咂摸着唇齿间余留的粽香,倾听列车员吴晓琦讲述关于端午的民间故事,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增长对端午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
“在列车上播散传统民俗传承与弘扬的种子,为旅客提供更开阔的交流空间,为贵州今年决胜脱贫攻坚贡献铁路力量是我们的共同心愿。”贵阳客运段党委副书记肖健平介绍说。
随着钢轨跳跃的节奏,窗外层峦叠嶂的青山变成了广袤平原,贵州民居换成了摩登大厦,列车把山里的贵州与山外的世界,一线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