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传递中国温度 贡献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20/5/25 18:03:11

  2020年春天,中欧班列再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中欧班列开出上扬曲线”“助世界抗疫,促经济复苏”,自2月起,有关中欧班列的报道不断从各大媒体涌现。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中欧班列”,得到的结果多达2160万条,几乎每隔一两分钟,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刷新。这是自2019年底开行总数超过2万列后,中欧班列迎来的最大一波报道热潮。

  不拉人,只拉货,往来奔跑于中欧之间的广袤大陆,所经之处常常杳无人烟。这趟国际货运列车为何突然成为“网红”?它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带来了什么?“火”起来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起重机、小汽车和全球经济强心剂

  湖南长沙,中国最大机械制造商三一集团发布数据显示,4月完成交付的国际订单超过5000台。

  湖北武汉,中国四大车企之一上汽通用旗下武汉公司仅用20天,就生产出整车和发动机各1万台。

  首都北京,世界最大PC生产商联想集团4月宣布,国内33家工厂100%复工满产,一季度发货量创下历史新高。

  2月以来,疫情全球蔓延,国际贸易急剧下滑,来自中国不同城市、不同领域的企业却传达出相同的信号——中国这座“世界工厂”正在加快恢复运转。

  谈及背后原因,多家企业负责人一致认为,中欧班列功不可没。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等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原以为它会受到影响,但它却给大家带来了惊喜。

  在上述企业中,三一集团与中欧班列是首次接触,但却一见如故。4月29日,“三一号”中欧班列从长沙启程前往中亚,车皮足足有46节,装载的起重机设备总货值达150万美元。

  “2月,我们通过中欧班列试运了一部分产品,效果非常好,以后这就是固定线路了。”三一集团物流部经理黄栋说,“今年受疫情影响,公路口岸关闭,走不通了,在有关部门协助下,我们改走铁路,只要半个月,既提效,又降本。”

  在“三一号”启程20天前,一列载有216台雪佛兰汽车的班列从武汉出发,开往乌兹别克斯坦。这是上汽通用汽车首次开启经铁路至中亚国家的整车出口业务。“这不仅印证了上汽通用汽车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展现出武汉这座城市正在加速复工复产。”上汽通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与三一集团、上汽通用相比,联想集团堪称是中欧班列的“老朋友”。春季过后不久,大量联想电脑就“搭乘”中欧班列源源不断发往欧洲。它们的关系因此也更“铁”了。

  “中欧班列是我们的不二之选。”联想集团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付文彬说,疫情期间能否按时发货,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度,还会提升客户对企业的信心和满意度,“借助中欧班列顺利发货,证明了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也证实了班列开行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纵观全国,因疫情而拥抱中欧班列的不在少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主任赵峻介绍,今年1月至4月,中欧班列共开行2920列、发送货物26.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27%。4月,中欧班列迎来有史以来最忙的一个月,总开行数量和去程、回程班列开行列数三项指标均创历史纪录。

  “逆风”而行、加速驰骋的中欧班列有力促进了国内企业复工复产,畅通了全球供应链,发挥了稳外贸的作用。根据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额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2%,外贸复苏迹象明显,经济社会活动加快恢复。

  多地政府官员、企业、媒体表示,中欧班列的逆势增长,是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胜利的象征,也折射出中国经济的超强韧性,为全球经济注入一剂“强心剂”,“中欧班列如同开往‘春天’的列车,彰显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跑出了复工复产的中国速度。”

  口罩、防护服和董事长的自拍照

  5月9日10时,75041次中欧班列从武汉吴家山站开出,驶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支援塞尔维亚及周边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该趟中欧班列共装运50个集装箱,全部装载防疫物资,预计18天后抵达贝尔格莱德。

  从武汉开出的这类专列,这不是首趟。当地时间4月14日,德国杜伊斯堡就已迎来从武汉开出的防疫物资班列。德国北威州交通部长于斯特称:“通过铁路从中国运来的物资,特别是医疗物资,格外具有重要意义。”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疫情发生之初,国际社会先后给予道义支持和物资帮助。当其他国家遭遇疫情侵袭,中国感同身受,力所能及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医疗防护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防疫物资能否运送到位,道路畅通十分关键,“逆势开行”的中欧班列,正好提供了可靠、高效的运输保障。国铁集团专门部署将国际合作防疫物资纳入重点保障运输,全力承接空运、海运转运货物,确保应运尽运。3月21日首趟搭载出口欧洲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自义乌启程以来,至4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发运国际合作防疫物资66万件、3142吨,主要到达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捷克、波兰、匈牙利、荷兰、立陶宛等国家,并以这些国家为节点再分拨到更多欧洲国家。

  中欧班列对全球合作抗疫的贡献,获得了广泛赞誉。在4月2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欧班列开行情况成为媒体最为关心的问题。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欧班列充分发挥“脉动”效应,为欧洲国家及时获得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搭建了绿色通道,有力、高效地促进了中欧及沿线国家的抗疫合作。

  在国外,中欧班列的人气也急速升高。5月6日,一列装载740万只口罩和大量防护服的中欧班列抵达德国。德国铁路集团货运业务董事长伊芙琳·尼库塔专程到场迎接,并在网上晒出自拍照为中欧班列打Call。照片上的她,站在班列旁边展示中国口罩,表情很是兴奋:“班列准时抵达,来自中国的大批量防护物资:数百万口罩和防护用品!”

  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西班牙等国家。4月6日,历经16天,从义乌出发的中欧班列驶进西班牙马德里场站。当地铁路货运运营公司总经理卡洛斯·桑塔纳告诉媒体:“中国为西班牙抗疫提供了慷慨无私的援助,我们由衷感谢!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西中两国友谊的桥梁。”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当下的欧洲,人们与疫情的搏斗依然胶着,外部襄助乃是雪中送炭。冲破疫情阴霾、横穿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是中欧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缩影,彰显出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从“世界驰援中国”到“中国回报世界”,它运送的不仅是大量紧缺物资,更是来自中国的温暖与情谊。

  鲜花、掌声和战“疫”中的成长宣言

  中欧班列的逆势增长,既超乎预期,又在情理之中。

  中欧班列实行分段运输,不涉及人员检疫,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具有独特优势,对海运、空运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这是它“逆势而火”的重要原因。

  在此背后,铁路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2019年,国铁集团将持续打造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作为扩大铁路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携手全国中欧班列运营企业共同签署《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公约》,不断加强和优化运输组织,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推进各国铁路、海关及运营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质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铁集团将开好中欧班列作为重要任务,采取多项“硬核”措施,提升列车运行速度,优化通关手续,减少换轨时间,创新服务方式,推动中欧班列“提速、换挡、升级”,让列车开得更快、更多、更好。

  按照国铁集团要求,相关铁路局集团公司向班列口岸站派驻工作组,采取灵活交接办法,保证交接业务持续进行;组织研发数字口岸系统,与海关在满洲里口岸站开展信息交互试点,实现了口岸通关全程作业无纸化;创新建立中欧班列出境直通通关模式,打通了疫情阴霾之下的物流断点,保证了5个铁路口岸交接顺畅。

  在中欧班列最大出境口岸阿拉山口国境站,铁路工作人员2月以来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为使中欧班列快速出入境,铁路部门24小时作业,加强中哈双方生产副站长协调配合,与海关、边检共享货车检测系统、站场视频监控系统数据,将边检查车时间由以前的60分钟压缩至30分钟,出境放关时间由以前的87分钟压缩至36.6分钟。今年以来,经由阿拉山口出入境的中欧班列已超1500列,同比增长36.36%。

  9年前的春天,正是在阿拉山口,我国第一列全程运行的中欧班列驶出国门。经过多年发展,中欧班列国内开行城市已超过60个,抵达欧洲19个国家、67个城市,成为中欧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和示范项目。2019年全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8225列、同比增长29%,综合重箱率达94%,“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对中欧班列的共识。

  9年后的这个春天,中欧班列在忙碌中度过了又一个生日,并以非凡表现为自己赢得了特殊的生日礼物——来自国内外各界的鲜花与掌声。它在战“疫”中变得更加成熟,并用行动告诉世界:“我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