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站东边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砖瓦房,房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张床,桌上还放着一部电话,用于接听行车室车站值班员的工作指令。这就是扳道员的工作房,今年4月18日,这个扳道房退出了历史舞台。
与这个扳道房一起退休的扳道员孙立柱说:“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和高铁动车组,我亲历了铁路6次大提速,见证了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
邹城站位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京沪铁路中段,有着百年历史。随着微机联锁等设备的改造应用,扳道工逐渐消失,但由于车站距南货场较远,货场内手扳道岔没有同步改造,因此这个扳道房一直保留到今年,包括孙立柱在内的3名扳道员也被称作“最后的扳道工”。
从前,车站用的是臂板信号,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时需要人工扳动道岔位置。这种作业方式非常繁琐,光扳道房就有6个,道岔有近60副。作业时,每组人员靠手信号联系机车车辆需进入哪条股道,确认后再扳动道岔完成作业,效率很低。
“那时候,一下雪我们就不间断清扫积雪,并往道岔上撒盐,生怕冻上。有一天我值夜班,夜里上冻快,接到准备接车的命令后,我就赶紧执行命令。扳道岔时,我使出浑身力气也拉不动,心里急得很!”今年5月退休的扳道员王立华说,“幸好旁边有同事在扫雪,我们两个一人扳、一人推,这才能扳动。”
在之后的40多年里,扳道房的环境有了改善,煤炭炉子换成了空调,电话也换了几部,可那本陪伴他们多年的调车作业计划单一直放在办公桌上。
随着技术的发展,过去的人工扳道岔先是换成电气集中联锁,信号员只需在室内通过6502控制台便可扳动车站任何一组道岔;现在则换成更为先进的计算机联锁,只需轻点鼠标即可扳动道岔,全站股道道岔情况也会直观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告别了人工扳道时代,作业效率明显提高。”邹城站站长王成说。
在邹城站信号楼内,8个实时监控大屏显示着站内全部线路情况,信号员按照车站值班员的命令办理接发列车。“现在的扳道作业已经全部实现自动化,只需要信号员点击鼠标,3秒至5秒便可完成。”该站运转车间主任韩旭介绍。
“在扳道员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道岔上都留着自己的手印跟脚印。如今退休了,我就想和同事们在这里拍个照、留个念,给后代多讲讲扳道工的故事。”孙立柱深情地对记者说。